蓝鲸直播-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admin 21 0

夏日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在亮晶晶的剑道上,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击剑俱乐部内,十几名身着白色击剑服、头戴护面罩的孩子正手持花剑,或弓步直刺,或灵活格挡,金属剑身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指导声、孩子们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充满活力与专注的画面,场边,一位气质干练、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静静观察着,她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快步上前,轻声纠正某个孩子的动作细节,她,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生活逐步回归正轨的背景下,王钰和她所代表的协会,正将大量的心血倾注于一项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的工作——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安全、快乐地重新踏上他们久违的剑道。

回归:不止于脚步,更在于心灵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击剑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更是一种修养,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孩子们尤其如此。”训练间隙,王钰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长时间的居家和线上学习,使得许多原本活跃在剑道上的小剑客们,不仅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更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那种直面挑战、专注投入的运动感觉。“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让他们恢复高强度的竞技水平,而是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对击剑的那份纯粹的热爱,享受重新穿上击剑服、手持剑柄、在剑道上自由移动、思考、对决的那份快乐。”

这种“快乐回归”的理念,贯穿于北京市击剑协会近期推出的各项青少年击剑活动之中,王钰介绍,协会指导并支持全市各会员单位、击剑俱乐部,在严格执行各项健康防护要求的前提下,优先恢复面向青少年的基础训练和趣味性课程。“我们设计了更多游戏化的练习,降低初期对抗的强度,强调基本技术的打磨和身体协调性的恢复,目的是减少孩子们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重新激活肌肉记忆,重建信心。”

在俱乐部的墙上,贴着色彩斑斓的海报,上面写着“欢迎小剑客回家”、“快乐击剑,健康成长”等温馨标语,王钰指着这些海报说:“营造归属感和亲切感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们感觉到,回到这里,就像回到一个熟悉的、充满支持的大家庭。”

安全:快乐回归的基石

确保安全,是让孩子们能够安心享受击剑乐趣的前提,王钰强调,协会将安全防护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场馆开放指引和训练防疫规范,包括限制单场次训练人数,实行预约制,确保足够的社交距离;要求所有人员测温、验码入场;加强场馆通风和器械、地面的定时消毒;尤其注重手部、面部和器械的清洁卫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们在进入场馆前都自觉进行手部消毒,训练中使用的面罩、手套、剑等器材,在每次使用后都由工作人员集中进行消毒处理,训练期间,教练也会适时提醒孩子们补充水分,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万无一失的安全环境,家长才能放心,孩子才能开心。”王钰表示,协会还鼓励俱乐部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价值:击剑赋予孩子的远不止胜负

在王钰看来,击剑运动对于青少年成长的独特价值,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击剑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它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脑力的博弈和意志品质的磨砺。”她娓娓道来,“它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长时间的居家生活可能导致孩子姿态不良、体能下降,击剑中的弓步、冲刺、移动等动作,能有效锻炼下肢力量、核心稳定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也是更重要的,是它对心智的塑造。”王钰的目光追随着剑道上一个正在凝神思考如何突破对手防御的小身影,“击剑要求高度的专注力和瞬间的判断力,孩子们需要在电光火石之间观察对手的意图,做出决策并果断行动,这个过程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击剑的礼仪文化,如赛前敬礼、赛后握手致意,教会孩子尊重对手、尊重规则、尊重裁判。”

她特别提到,击剑是一项非常个人化的运动,胜负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表现,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学会如何面对压力、接受失败、享受成功。“经历了过去一段时间的种种不确定性,孩子们更需要这样一项能够让他们专注当下、控制自我、释放压力、建立自信的运动,当孩子站在剑道上,他需要独自面对所有情况,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建设。”

展望:构建更广阔的击剑平台

为了让更多孩子能够接触并享受到击剑的乐趣,王钰透露,北京市击剑协会正在积极谋划和推进多项工作。

协会致力于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动击剑运动进一步走进校园。“我们希望通过开设击剑选修课、组建校队、举办校园击剑文化节等形式,让击剑成为更多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降低参与门槛,发掘后备人才。”

协会计划在条件允许时,逐步恢复并创新青少年击剑赛事体系。“除了传统的竞技性比赛,我们考虑增加更多以参与、交流、展示为目的的趣味赛、挑战赛、团体赛,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有机会在赛场上展现自己,体验击剑的魅力,收获友谊和成长。”王钰认为,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激发动力的重要平台,但核心目的应该是促进交流与提升,而非单纯追求名次。

协会还将加强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教练是孩子的引路人,一个优秀的教练,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懂得儿童心理学,善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胜负,享受运动过程。”王钰说。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采访结束时,剑道上的训练仍在继续,一个小女孩在教练的鼓励下,成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还击,她兴奋地跳了起来,护面下的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王钰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看,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击剑的赛场不止在锦标赛的剑道上,更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的使命,就是守护这份快乐,陪伴他们一路‘剑’行。”

窗外,天色渐晚,但俱乐部内依旧灯火通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王钰和无数击剑工作者的努力下,相信将有更多北京的孩子,能够手持长剑,心怀梦想,在属于他们的剑道上,勇敢出击,享受运动带来的无尽快乐与成长。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